首页 > 

新闻媒体的工作重心,是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宣传引导的重要性

时间:2024-04-26 10:41:19 浏览量:31549

新闻媒体的功能有哪些

新闻媒体的工作重心,是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宣传引导的重要性?

新闻媒体的工作重心,是新闻的真实性还是宣传引导的重要性?“新闻媒体”与“宣传媒体”是两码事。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的真实报导。强调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即要客观地、立体地、全面地、准确地、及时地、原汁原味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变化,结果。新闻相对“中立”。只讲客观事实,不讲立场观点、意识形态、政治主张。新闻媒体是实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章纳税。宣传是政党、政府、政权的“喉舌”。强调立场观点、意识形态、政治主张、舆论导向。对己方以正面宣传、加油鼓劲为主。对敌方以揭露弊端、揭露阴暗面为主。目的是“大长人民的志气,大灭敌人的威风”。宣传报道要经过宣传主管部门严格审查,刊发媒体单位主官领导核准签发(谁签发谁担责)。宣传媒体均为政党(如省委、市委机关报)主办,属官媒,事业单位。综上所述:新闻媒体工作的重心是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宣传媒体工作的重心是在强调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强调政治立场、意识形态、與论导向(宣传引导)。

您对当今中国新闻媒体作何评价?

说真话挺难的。

新闻媒体如何净化宣传报道内容在提升读者文明?

内容如下: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是客观地记述事实、评述实施。

一、勤奋学习,多动笔写作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础。基层新闻信息来源有限,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做到认真研究报刊杂志刊登的新闻稿件,做到稿件对号入座。因为报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报纸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宣传报道促销法的内容

企业运用宣传报道促销法,内容主要包括:

1、企业发展的各种动态信息。

2、生产经营管理取得的最新成就。

3、产品质量创出的最新水平。

4、科研和技术进步的最新发展。

5、新产品开发的最新动态。

6、企业销售服务的最佳事迹。

7、企业荣获各种最新荣誉。

8、知名人士来企业参观访问的最新消息。

9、企业其他有关的新闻。

宣传报道促销法的原则

企业在通过公共关系进行宣传报道当中,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宣传报道应实事求是,事实准确,不得运用虚假报道愚弄公众;否则,会直接损害企业的形象。

2、宣传报道应侧重于宣扬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及成就,不得搞成商业性质的广告宣传和产品促销,否则,会引起公众的逆反心理。

3、利用宣传报道促进产品销售,应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广泛的影响效应,不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否则,会弄巧成拙,达下到公共关系所追求的预期目标。

4、宣传报道仅仅是公共关系促销的一种形式,应注重与其他形式和其他促销策略组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疫情当前,如何看待自媒体与公众号的报道?影响有多大?

不信谣,不传谣,多转发或者多撰写自己在抗疫期间自己所见所闻的正能量事迹,最好自己去报名参加抗击疫情志愿者工作,把自己所经历抗击疫情感受写出来这才是我们自媒体的优点,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同时,看到不利于抗疫的言论要敢于坚持真理予以反驳。

新闻媒体的宗旨和职业道德是什么?

是党和国家传宣传平台,传播正能量,公平,正义,对于社会不正之风进行與论监督。弘扬正气,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

新闻工作者本应该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但有些新闻有主观臆断情绪在,你怎么看?

客观公正如实去报道新闻事件是每个新闻工作应该坚守的底线!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能做到。但不乏有一部分新闻工作者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认真核实新闻线索或者收受贿赂,编写一些虚假新闻报道为个人或企业做虚假宣传,严重损毁新闻媒体工作者形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作为媒体的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和惩处力度,营造良好的风清气正的新闻媒体环境!

为什么现在有些新闻媒体会对演艺圈宣传如此卖力?这样对社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人望高处走,水望低处流。现在讲市场经济,一切以商品化为准。改革开放后,中国飞跃发展,生活提升了要追求精神上的娱乐,带动了演艺界日益兴旺。产业都是商界大佬橾作,国家只要税收。演艺界确实日益繁荣,超越好莱呜不是梦想。有油水的地方,人就会特别拥挤,群星闪烁,万众仰望,新闻工作者也是捷足先登,先者新有料可爆,繁荣现象星光灿烂。

凡事总有瑕疵,明星有名有利也不要忘本啊!见利忘义不好!做人讲话行事不要学港台,他们二制自由度某些方面比我们宽松,他们就是拥抱美人也比我们随便一些吧?要有星味,要放星光,处处遵纪,按时交税,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为什么有的演员沒有恶习,就是认真学老艺术家做人行事。周冬雨为什么能获得今日头条实力大奖,因为给大众就是好影响啊!

你认为新闻的目的是什么?哪个主流媒体的新闻真实呢?

想要了解新闻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要对新闻有所了解,起码知道何为新闻,什么样才是新闻,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

新闻:是包含海量资讯的新闻服务平台,真实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随着通讯手段的丰富便捷,新闻的报道范围也更为广泛。

新闻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和观众传播及时有效的各种资讯,让读者和观众能更好的了解和知道世界正在或新近发生的那些事;

新闻的特点:要求迅速及时、真实有效、言简意明,本着实事求是用事实来说话,新闻是以记叙为主,所以十分讲究它的真实性;

对于你所疑问的“哪些主流媒体的新闻真实呢?”

我觉得我们的所有官方媒体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毕竟权威性专业性摆在那里,由不得弄虚作假,俗话说得好“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虽然新闻需要自由,但是更需要真实,真实有效才是新闻的第一要素,自由也要有个度,不是无法无天、任意妄为,

像是西方的媒体就有这个通病,过度自由而缺少足够的真实,这样的龙蛇混杂、真假难辨的新闻方式我们宁可不要。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答疑解惑,雅俗共赏,欢迎笑纳。

为何有些自媒体报道的“新闻”总会出现“反转”?

1、效率和质量的矛盾。 事件的时效性较强,稍有拖延就会被抢先,失去关注和吸引力。所以,先发出去再说,牺牲了事件的准确性、精确性。不像传统新闻媒体,有监管、评审环节。

2、利益与道德的矛盾。大部分自媒体以吸引眼球为重,因为可以带来利益。所以标新立异,倾向性解读等操作手法就不足为奇了,至于是否忠实于报道事实,也就无关紧要了。随时间推移,真相或者经过沉淀的正确的解读出现,反转就顺理成章了。

媒体应该主行新闻之事还是主行宣传之事?

【传媒产业类话题】

谢邀。宣传的概念,包括着对传媒业态内在规律的把握、梳理、调整、运用;作为传媒两大支撑学科建设,即传播学和舆论学,于多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媒体中不可以两层皮。媒体融合就要融为一体、融汇贯通地形成为合力,包括传播学和舆论学功能;很难把二者分割又不得不总是有所侧重。刻意地将传播学和舆论学孤立对待,不可能也不聪明。

诚然,任何传媒,包括传媒中的纸媒即报纸期刊图书、电媒即广播影视网络,大多具有四个属性: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商品属性一一莫如此则难以立足当下社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也是相对而言,像民以食为天这一定论,在传统排序中叫作衣食住行,而直到近年才被提前叫作吃穿住行。食者吃也,直接了当排在生活所必须的首席。

然而,精准扶贫攻坚阶段,是在解决温饱之后,温饱则被并列第一。唯物论者不拜神仙,物质第一,精神第二,存在决定意识。那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呢?恰是社会信用构成。媒体产业是社会组成部分之一,千行百业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社会以及信息时代,就是从多媒体到全媒体阶段强化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媒体融合,对社会的好处则不言而喻。

舆论先行,目标导向,舆情分析,民心所向,舆论监督,有力保障,以传播学和舆论学为基础学科的传媒业态:当下智能手机的自媒体的阅读人次,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家事国事天下事,前端终端客户端;维度刻度敏感度,集体个体自媒体。人所共知5G+4K时代元年,也是传媒业态的全新模式开启,就有网友提出假设,可否给钱而不用手机?

新闻报道应该客观陈述事实,怎么自带观点引领舆论的内容这么多?

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那些自带观点的引领舆论根本就背离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那不叫新闻,那叫忽悠带节奏!连广告都不如!做这类假新闻的人都是历史罪人!

自媒体新闻报道可信度有多少?

作为资深媒体记者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自媒体是伴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名称,没有网络的时候没有自媒体词汇。那个年代媒体就是电视台,报社,电台等。严格说自媒体是没有新闻报道资质的。除了个人号,比如幼儿园或居委会等单位利用自己的微信号发布社会新闻也不行,你可以发布自己单位的事,超出单位以外的范畴如你发布哪里杀人了,放火了也都是跨行业报道,因为你不是新闻媒体。他们没有国发记者证。可现实是,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自媒体人,比如自己起个名:三哥看世界,老李说说新鲜事云云,也都参与所谓的新闻报道。至于你说有没有信任度,教你一个办法,当自媒体发布一个事件后你可以百度搜索,看看有没有真正的媒体报道过,有可以相信,没有只能说未经证实,最好不要人云亦云。虽说如今是自媒体时代,那是网络的发达,让很多人都有了话语权,谁都可以用手机自拍自说甚至人人能出镜头。所谓资质就是你具备不具备采访资质。比如说,你会针灸,到处收费治病,但你没有行医资质,那就叫非法行医。当一个自媒体即私人号发布某地爆炸了,死人了,我是不轻易相信,我会百度查询是否真的还是假的!但是,国家有没有法规规定不许私人号发布或采访?好像没有出台!

再说句题外话,很多自媒体转载媒体文章都不注明出处,好像是他的原创是的。这里,给很多自媒体提个醒即自媒体转载媒体文章后一定要标明出处,什么是出处?就是文章来源。什么是来源?就是你抄袭这个文章时,看看这个文章发布方是谁,然后在文章底部注明人家的单位!不注明你就是剽窃!

新闻媒体报道不真实,该向那个部门投诉?

可以向该媒体的领导反映情况,也可以向该媒体的上级主管部门(党委宣传部门)反映情况;如果侵害本方合法权益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条链接:〈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新闻内容为何经常先在民间传开,再出现媒体报道?

老百姓最先在新闻现场,他们是新闻的第一见证人,首先由他们发现传出新闻信息是正常的

媒体在疫情防控时期的宣传重点是什么?

媒体要积极宣传党中央抗击冠肺疫情的决策部署和命令指示。

宣传颂扬人民解放军和广大医务人员在武汉,湖北一线的先进事迹。

宣传基层社区,村干部,志愿者在抗击冠肺疫情斗争中的努力工作。

宣传防控冠肺疫情的知识,规定和要求,各项法纪法规。出门戴口罩,少外出,不窜门。不聚餐,不聚会。宅在家里少给抗击冠肺疫情添乱。

笔者作为头条自媒创作者,在抗击冠肺疫情期间发布了关心支持做好防控工作的微头条三十八篇,评论二十五篇。反映了当地抗击冠肺疫情的真实场景和人民群众听政府的话,主动自觉做到遵守防控纪律的良好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闻报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

不要把读者当傻瓜就可以了。

您觉得媒体的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公正还是舆论风向一边儿倒呢?

无官一身轻,这个回答需要一定的胆量,本人无官身,无编制,无党派,斗胆的说二句。

第一个问题“您觉得新闻报导应该客观公正”,标准答案应该,完全应该,没有任何讨论余地。

什么是是新闻?新闻是真实,及时,不加观点的客观事实。但是如何做到客观公正?谁来监督,靠什么保证客观公正,人民,民主,权力,集中,四个选项缺一不可,那个多点,那个少点,如何把握平衡,这是做到新闻报导客观公正的关键之处。

第二个问题“还是风行一边倒呢”?坚持反对,不支持。风向一边倒,一言堂,一个声音,不是真新闻,是假新闻,任何事物没有绝对,干什么事也做不了尽善尽美,比如发生了一场重大的交通事故,媒体报导一味地报导当地的官员如何及时的组织抢救,不去报导官员渎职行为,光去报导救治好了的伤员的喜悦,不去报导救治不力死亡家属的悲伤,任何一边倒就不是真的新闻。人民群众最反对的所谓新闻是把新闻当作公文,当作文艺作品。

3.新媒体时代,关于宣传工作的新思路?

新媒体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联通化等优越性,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宣传效率与效能。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报道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改变,呈现出了新特点。

第一,互动即时性。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快捷与方便。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发布信息,也可以及时反馈各种意见,使得互动交流更加快捷有效,实现了快、准、稳。同时,传统媒介是静态的、单向的,而新媒体下的新闻报道是动态的、双向的。

第二,信息共享性。新闻报道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实现共享共用、互联互通。新闻网站可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使人们在阅读与评论中沟通思想,碰撞火花。而新媒体能够形成舆论场,引导大众思想情感,有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与文化氛围;能够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力;能够拉近新闻报道与读者间的距离,提升凝聚力;能够使大众看到中国故事,听到中国声音。可以说,这种参与式的交流与探讨,是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

第三,追溯永久性。新媒体使得新闻报道会留下相关记录,并且将永久存在,便于统计与追溯。新媒体背景下,相关信息经过网络平台会形成新闻网络系统板块,能够为现实宣传与历史查询提供良好平台。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新媒体这种能够自动留存的功能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使宣传工作更为轻便与高效。

当前,新媒体以其自身优势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改变,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愈来愈呈现新媒体化态势,同时,制度、机制与运行模式的改变,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具个性、更为多元化。

中外新闻报道的差异性在那些方面?

 摘要: 国内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大多只报道伤亡人数而忽略掉遇难者的姓名。国外的很多报道却利用人文主义精神,将遇难者的姓名、身份等信息公布出来。本文通过对中外报道方式的差异性研究,得出新闻报道应该注重人文主义和人性化的结论。  关键词:灾难事件 遇难者 报道 人文主义 人性化  引言:现今国内的大多数媒体都对灾难事件的报道讳莫如深,受众难以从传统媒介获取到有关遇难者姓名、身份等信息,造成很多受众不满。而国外,特别是美国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则会及时公布这些信息。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外灾难性时间伤亡人数报道中的差异。  翻看现今国内的新闻报道,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报纸、电视,在报道一些重大的事故或自然灾害时,很少有将遇难者、伤者和失踪人员的姓名公布出来的,使得很多当事人的家属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亲人的消息,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下面是一条最近的新闻:  截至2月29日下午,河北省赵县克尔化工厂爆炸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至17人,另有46人受伤。前一天的伤亡数据为:13人死亡,43人受伤。两天内通报的伤亡数字,均没有提到失踪者。实际上,部分家属一直在到处奔走寻找事故发生之后失去联系的亲人。(新京报 3月1日)  从文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这种模糊报道的缺点,那就是,含糊其辞的报道,致使受众难以找到自己所关心的信息。对于失踪者家属而言,他们并不关心领导是不是到现场指挥,这座工厂在出事前是什么样的生产状况,他们只想知道自己的亲人到底是生还是死。当然,由于受众的不同,对一个报道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不过从这些家属的观点看来,之前关于这次事故救援的报道都是不成功的。  回过头去看我国之前发生的一些特大事故,例如在2011年7月23日温州甬温线特大动车事故的报道中,开头几天的报道都只是零星地提到一些获救人员的消息,而失踪者和遇难者也只是冷冰冰的不断上升的数字。在这些报道中,大量充斥着领导的指示和模糊的救援现场报道,以至于当网络上曝出“事故现场掩埋车体”的消息时,国内一片哗然。直到7月27日,事故处理现场已经基本清理完毕,新闻媒体才逐渐公布出具体的遇难者名单。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一个失职。  国内媒体不报道遇难者姓名的原因分析  学过新闻,或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应该听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死亡是悲剧,一群人的死亡只能是一个数字。”的确,在众多的灾难报道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XX人遇难,XX人受伤,XX人失踪,很少会有媒体将遇难者和失踪人员的姓名及时公布出来的。  当然,有一般就有特殊,在1980年北京火车站发生的一次爆炸案中,9名遇难人员的姓名和职务都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这算是国内灾难性新闻报道的一次创举。但是当时这一深受好评的改革措施却并没有被当今的编辑和记者采用。  究其原因,不同的人可能也有不同的说法。其中最容易想到,并且为大家所接受的就是版面编排的因素。  对于商业性报纸而言,版面可以说是寸土寸金,为了节省版面,很多媒体都会把新闻稿件进行大幅度的压缩。通讯变成消息,消息变成短消息,除了头版头条、国家首脑的活动、法律条文和从其他媒体全文引用稿件之外,都是能省则省。而省下来的版面既可以做成广告,也可以增加一条短消息,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遇难者姓名难以查证。由于警方或事故调查组的保密规定,记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得知确切的遇难、受伤和失踪人数以及他们的确切姓名,媒体便选择将遇难者姓名这样的报道留在了后续报道中。比如温州动车事故,山西煤矿坍塌事故等,都是因为相关人员隐瞒遇难人数,记者无法得知具体详细名单,致使报道中没有提及遇难人员情况。这也就是有的媒体在几天或者一周之后才公布遇难者信息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媒体害怕在报道中出现错误,将生还者错登为遇难者,造成假新闻和错误报道。同时,很多遇难者家属因为家中老人和孩子的关系,也不希望看到自己亲人逝世的消息被公开报道,媒体出于对其意见的尊重,也不会报道遇难者的姓名。  第四个原因则是用中国的国情和政治性来影响的。媒体从业者都知道,在中国做新闻报道需要不只是考虑到事件的新闻性,更多的还要考虑到其中是否隐含了政治因素。很多重大事故的发生,就意味着当地的政治局面将发生一定的变动,为了媒体今后的生存,很多媒体在新闻报道中选择涵化一部分的事实,或者刻意忽略对于遇难者的报道,转而将镜头对准现场指挥的政府官员。  但是出于政治、宣传、查找失踪人员等方面的考虑,国内一些报道也依然会将遇难者或失踪者的姓名进行公布。比如在今年2月20日关于陕西3名地质队员在可可西里失踪的报道中,将三人的姓名、照片和职务都进行了公布,希望可以借助民间的力量来寻找这三名队员。而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中遇难的中方维和人员,也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正面报道,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对他们的牺牲作出了肯定。 国外媒体灾难事件的报道经验和原因分析  在国外的报道中,如果是出现重大伤亡的事件,一般情况下会将遇难者的名单进行公布,有时还会附带一些遇难者生前的照片,以便于家属辨认。  如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校园发生恶性枪击案,凶手打死32人后开枪自杀。对于这样一个恶性事件,美国多家报纸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报道,18日美国媒体便公布了其中29名遇难者的姓名和照片,20日更是将所有32名遇难者的名单和基本情况进行了公布。  同样是在美国, 2009年11月5日美国胡德堡陆军基地发生枪击案,13人遇难。在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军方公布了13名遇难者的姓名和部分资料。而在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官方也通过各种途径,将遇难的2998人(含失踪的24人)的姓名公布出来,并设立专门的纪念碑来祭奠遇难者。  同时,国外媒体在很多军事事故的报道中,也事无巨细的将其中的遇难人员名单进行公布。比如美国在2003年开始的对伊拉克军事任务中,截止2005年10月,共有约2000名士兵在战争中牺牲,《纽约时报》便在两期的报纸中,使用多个版面将这2000名士兵的姓名、照片进行了公布,得到各国新闻界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当然,也有特殊案例,比如在2009年菲律宾当地武装绑架并屠杀记者的恶性事件中,我们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官方将遇难者的姓名和信息进行公布。但是,其中很多遇难者的图片在全球各大媒体上公开发布,谴责地方恐怖主义的暴行。  为什么国外的媒体在报道恶性事件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地对“敏感话题”进行报道?  原因之一就在于国外媒体的发行模式的市场化。以读者的需要为报道的第一准则,就像在对伊拉克战争中牺牲的美军士兵的报道,便是考虑到国内反战热潮和人民希望政府公布遇难者姓名的要求来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市场的需要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位。在基于新闻真实的情况下,受众对于那些敢于说话的媒体总是特别期待,其潜在的市场价值也会更高。  第二个原因就是新闻报道的人性化需求。同情弱者,谴责强权和霸权是普通民众的心理,很多媒体便抓住了读者的这一心理需要,从关怀弱者的角度,公布遇难者的情况,让他们的亲属心理得到告慰。逝者已矣,生者长存,使活着的人得到安慰比讨好当政者更能体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的价值。  第三个原因是表达媒体自己的立场。无论是谴责还是赞同,都是需要媒体做出表示的,而媒体的意见表达同样是公民意见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虽然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是客观、公正,但是几乎没有记者或者媒体可以做到绝对的客观,不带有一丝偏向性,而这种偏向,既可以是记者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公众的意见。所以,很多媒体为了表示自己的谴责,便将这些遇难人员的信息进行公布,希望引起社会的注意,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有同样想法的读者产生亲近感。  国外对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新闻报道,更多的也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对家属的告慰,借着新闻报道这样的媒介,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他们的遇难中找到些许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惨祸。他们更多的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报道新闻,借助受众的判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新闻报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