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贾岛,为何被称为最“笨”的诗人

时间:2024-05-11 10:49:03 浏览量:56661

贾岛写过什么诗

贾岛,为何被称为最“笨”的诗人?

谁说贾岛是最“笨”的诗人呢?贾岛是一位真正著名诗人,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从他写诗的态度上,就可以知道,他对诗的“痴情”。所谓的“笨”,就是他的“痴”,没有这样的精神又怎能写出好诗呢!

贾岛被称为“诗奴”,他是一位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因为作诗入迷,发生过两次交通事故,还留下了关于“推敲”的典故。

一次骑着瘸驴过街,没有注意到行人。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他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着上联,忽然想到:“秋风吹渭水”作对,遂喜不自胜,结果乐极生悲,一不小心撞上当时的京兆尹(现在的市长)刘栖楚的车队,被关押了一夜,天亮时才获释。

又一次贾岛乘着空闲骑着他的瘸驴去李凝的隐居之处拜访,触景生情,吟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时游移不定,神思恍惚间,一不留神冲入当时任京兆尹韩愈的第三节车队中,韩愈的手下一拥而上,把贾岛抓到韩愈的马前。贾岛把自己作诗时遇到“推”和“敲”的难题如实告诉了韩愈。韩愈立马沉思良久,说道:“还是敲字好!”接着又和贾岛讨论了用“敲”字的好处。鸟宿池边树,就说明是夜里,这时去推别人家的门就有些过于莽撞,而用“敲”即显得有礼貌,又突出夜深人静之时突然传来敲门声,那种动感,更增添了诗的意境。

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锤炼,用心推敲修改。贾岛写诗非常注重炼意、炼句、炼字,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如果一首诗意境不佳,读了味同嚼醋,那种诗不读也罢。

贾岛一生为诗艺可为洒尽心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他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的写照,锤炼出许多精品佳作。所以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虽然后世对这首诗的出处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贾岛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人们的赞赏和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渡桑干河》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意思曲折,字句平易,诗意含蓄,读者反复咀嚼后,会感到意境深远。

《剑客》

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这首五言绝句,率意造语,直吐胸臆,语句简洁,感情强烈。用比喻象征意义托物言志,抒写作者十年寒窗,磨炼才干的生涯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纵观贾岛的作品,言简意丰,平易通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这都得益于他写诗字斟句酌严谨态度。反复锤炼,用心推敲修改,但不留修改的痕迹,读者留下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印象。

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作,谁又敢说他“笨”呢!只有浅薄无知者这么认为吧!

贾岛为什么被称为“苦吟诗人”?

问题:贾岛为何被称为“苦吟诗人”?

前言

唐朝诗坛上,灿若星辰,明星荟萃。然而提到“诗囚”——贾岛,无疑也是其中一颗。他虽算不上星光熠熠,但也算得上“奇葩”一枝。

“郊寒岛瘦”的名头,在全唐诗中也绝非浪得虚名,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百年来让他成为天下孝子的“代言人”,贾岛的一个典故“推敲”,让天下诗人不敢再妄言诗词。与其说他是一个写诗严谨的人,不如说他就是为诗歌而生,同时也是被诗歌断送一生的“诗痴”。

我认为贾岛迷恋写诗近乎一种变态的心理,纵观他的一生似乎除了写诗,也不会再干别的什么?

苦吟诗僧

他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力养活其成人,被迫出家做了和尚。在中国历史上“和尚”可以做诗人,同样“诗人”也可能是和尚,这样的例证屡见不鲜。但他又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他是有出家为僧的人生经历,但他修行的那个寺院的方丈慧眼识才,洞察出他并没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规劝他还了俗,步入红尘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参加科举,虽然屡试不中,最终如愿以偿,而且还做了官。总而言之,他是个身份特殊的诗人。

贾岛其人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其中“浪”也可以写作“阆”,“法号”无本,俗号“碣石山人”。贾岛又名“瘦岛”,所以后世人又叫他贾瘦岛。

由于他不甘心古卷清灯,晨钟暮鼓的僧侣生活,不愿意一辈子做个普通的和尚,同时他胸藏锦绣,富有才情,于是四处云游,庆幸的是十九岁的时候他认识了孟郊,后来又认识了唐代大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坛名流韩愈,使得他的人生有了一些起色。

“推敲”其事

贾岛和韩愈之间关于“推敲”的典故,稍有点古诗文常识的朋友都知道。据记载当年贾岛去长安城外拜访朋友,时已夜深人静,明月皎皎,他去敲朋友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的是朋友不在家,如此苦逼的事情并没有让他扫兴,反而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那首著名的《题李凝幽居》应运而生,顺便交代一下,他的这位朋友叫李凝。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自己那头和自己一样瘦的驴回去。行至半途,他还在琢磨自己的那首诗,总觉得“僧敲月下门”的“敲”字不完美,他想用“推”换掉,但又觉得“推”也不太贴切,一时难以抉择,于是便一路走一路思索,手里还做着“推”、“敲”的动作。

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己的诗歌世界中,他的毛驴不小心就闯进了迎面而来的韩愈的仪仗队中,于是公人就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问罪。

问及缘由,如实相告,文豪来了兴趣,认真思考过后,他对贾岛说:“敲”好,并解释了其中理由。贾岛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推敲”的问题尘埃落定。

退去袈裟,重归红尘

贾岛结识韩愈,也许文豪因其执着而感动,也许为了挖掘人才,或许因为贾岛确有诗才,于是决心提携他,于是小和尚成了韩愈的门生后,毅然决然还了俗,决定走仕途之路。于是他开始了科举之旅,考取功名。

他擅长作诗,却不擅长科举。他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屡次名落孙山。贾岛的仕途之路步履维艰,不仅屡试不第,而且因为自身的性情孤僻耿直,所以常受人排挤,甚至坊间还流传说他曾经得罪过皇帝。

直到晚年,贾岛才当上一个小官:长江县的主簿。后来他又做了一个县的参军,可惜,三年后他就去世了。

苦吟诗人,瘦岛诗奴

  • 贾岛一生贫寒,历经俗世、出家、还俗,从平民到诗僧到小吏,他的身份一变再变,但贾岛始终未变的,是他执着于诗歌创作的初心。
  • 无独有偶,他与孟郊同出韩愈门下,并称“郊寒岛瘦”,而且世人还称贾岛为“诗奴”,因为贾岛作诗属于苦吟风格,在字句上很下功夫。诗运落魄的苦吟者,这是对贾岛诗歌风格的高度总结。
  •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他诗歌创作的自我写照,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反映了他苦心吟诗的事实。
  • 虽然“苦吟”,但贾岛却很有一些发语清新,意境自然的小诗,最为著名的摘录如下: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兵法天下 如是说

  •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一道理放之于四海,放之于任何时代都成立。就如同诗人贾岛,不仅诗中苦吟,生活中也在苦吟。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 苏轼曾在《祭柳子玉文》中写道:“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东坡先生的评价可谓中肯到位,贾岛的诗作清峭瘦硬,爱作苦语之特色,这其实和他的人生遭遇息息相关,没有苦难的人生,哪有深刻的文章?
  • 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这就是“诗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就是“诗奴”。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你好!很荣幸回答题主问题,与大家分享诗词文化。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贾岛的诗《题戴胜》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如何赏析?

戴胜鸟,也叫鸡冠鸟,是一种鸣禽类侯鸟。《题戴胜》是唐代“苦吟诗人”贾岛写来赞美戴胜鸟并被后人广为传颂的诗歌之一。

一、关于戴胜鸟

戴胜鸟身形同啄木鸟一般大小,头上戴有一顶显眼的棕栗色、黄褐或红灰羽的冠子,闭合时长而尖挺,形态耸立,展开时好象一把花蒲扇,亮丽夺目。喙尖长而细窄,便于啄食昆虫。全身羽毛以黑、白、棕三色为主,过渡自然,颇具风趣。

在古时候的正月初七,也就是传统中的“人日”,人们喜欢把彩色的丝绸布带剪裁成“华胜”,戴在头上,以示庆祝,顺祈吉祥。因戴胜鸟灵巧身体上的羽冠与人头戴“华胜”很是相似,故人们将它命名为“戴胜鸟”。

戴胜鸟机警灵敏,性格耿直,一旦结伴,往往不作更换,也向来被人们视为是祥和、忠贞、美满、快乐的化身,并被很多的诗人作者进行书写,如元代僧守仁写的《戴胜》:

青林暖雨饱桑虫,胜雨离披湿翠红。

亦有春思禁不得,舜花枝上诉春风。

把戴胜鸟在春天的形态和举止拟人化了,仿似戴胜鸟的叫声在向春风诉说着满怀的思春之情。但这篇相较于贾岛的《题戴胜》,自然是逊色一筹了。

二、关于《题戴胜》

贾岛的这首《题戴胜》,写作时间不详。全文如下:

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

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戴胜鸟,它的头上是点缀着星星点点斑点的美丽花冠,身上则宛若穿了一件道士的衣裳,这哪里是鸟啊,明明就是紫阳宫女化身而飞来到人间世!此番来到人世间,它是来传递天界万物回春的好消息,如果它再飞去了蓬莱仙山,请一定把它留住,不要再让它飞回去了。

第二句中提到的紫阳宫女,曾在唐代诗人张继的《上清词》中也有提及: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可以看出,紫阳宫女是王母娘娘的侍女,被贾岛用在这里,是把戴胜鸟比成了仙女。

蓬山也曾多在诗歌作品中出现,指的是山东蓬莱岛的仙山。比较有名的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回来看这首诗,第一句描写戴胜鸟的形状,从鸟的头部写起,再写它的羽翼,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借用花冠和道士衣这两个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戴胜鸟的美丽形象。第二句写戴胜鸟是紫阳宫女的化身,用神仙作比戴胜鸟,增添了戴胜鸟的美感和神秘感。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贾岛放飞思绪,写戴胜鸟如仙女一般来到人间,是为了给人们传递春的消息,突出了戴胜鸟给人间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与戴胜鸟每在春季从南方飞回北方的习性相吻合,现今戴胜鸟、布谷鸟等的到来,都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第四句把思绪放飞得更远,说戴胜鸟如果到蓬莱仙山去了,就一定不要再让它飞走,让这春色永驻人间,让这吉祥和美好永远庇护着人们。贾岛通过这样的意象和写法,表现出了自己对戴胜鸟的喜爱和热爱春天,愿意让春长驻的真挚情感。

三、写在最后

贾岛既写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样超脱闲逸、悠然自在的诗句,也曾流露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昂扬豪气,但他的大多诗作却仍旧是“苦吟”、“推敲”而成,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诗奴”。

但这首《题戴胜》却一改其它诗作刻意雕琢之痕,写得直白而随意,轻易将戴胜鸟啁啾报春以及春来之后的轻快、美好、梦幻给写了出来,让人从字里行间读出美意,仿佛一时间已经置身于春光明媚、柳绿桃红、草长莺飞的温暖季节。

真不愧是写鸟、写春的一首佳作。

贾岛为什么被比喻为“苦吟诗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得诨号“诗奴”的唐朝大诗人贾岛,对诗的痴迷可谓谦卑到了极致。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典故,当数最有名的“推敲”,从此看来,贾岛对诗语的推敲炼字,到了非常精准,出神入化,并为此不惜一切的地步,他无亏于“苦吟诗人”称号。

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有哪些?

"推敲“一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斟酌,反复考虑的意思。说起这么解释的原因和出处,就不得不说起它的历史典故。

据说唐朝诗人贾岛是一个写诗非常认真的人,他对待自已的每一首诗都精益求精,要经过反复的苦思和修改,常常是"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因此被人们称作"苦吟"诗人。有一次他去一个友人李凝的家去访问,恰巧友人不在,回来后写了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他先用了"推"字,觉得不妥,后改为"敲"字,还是意忧未尽,究竟用"推"还是用"敲,一时拿不定主意。直到第二天在去京赶考的路上,他骑在驴上赶路又想起咋晚的诗句,口中一边吟咏一边用双手作着动作,直至入迷,没料想驴竟一下子冲撞在京兆尹韓愈的仪仗隊中。韓愈命侍卫拿下,等问清原委,韓愈也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人,不但没有责怪贾岛,反而成了他的朋友,帮忙出主意说:既然是鸟宿,月下,说明是晚上,还是用"敲"合适,因为“敲”有声音,才可以惊飞树上的鸟,盘旋一圈后又落回巢中,用"敲“字更符合事实。从此后贾岛的名声更大了,"推敲“也成了再三斟酌和反复考虑的"代名词"。

贾岛的《题戴胜》怎么理解?

戴胜是一种鸟,戴胜鸟是以色列国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戴胜鸟即代指以色列。我国金币总公司在2000年新春佳节之际,推出了寓意“千年伊始,戴胜如意”的一个非常吉祥、寓意深刻的彩色纪念银币。

鸟名由来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正月初七)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戴胜鸟名字就是像戴了“胜”的鸟。

贾岛《戴胜》

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诗意

贾岛通过这首诗来描写大自然中的戴胜鸟。

  • 第一句,写鸟儿的外型:这种鸟儿就像头戴了一顶有星点的花帽子,身穿道袍一样。

  • 第二句:它就像紫阳宫里美丽的修道女一样在天上翩翩飞舞。

紫阳宫,是道教宫观。紫阳真人出生在于随州市(湖北省随州市),是唐代的高道和文化名人。他建造的紫阳楼气势恢宏,巍巍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题诗赞美:“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紫阳宫女,这些唐朝的女道士其实并非都是清修之人,可能只是借出家之名而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比如著名的鱼玄机。

李白能走到皇帝身边,也是因为他认识一位叫元丹丘的道友,就是《将进酒》中的丹丘生。所以说那个时代,修道的人比较多,尤其是皇族。

  • 第三句、四句:

因为戴胜鸟像春天的信使一样,所以说它能在人间和天宫之间往返,传递春的消息。这美丽的鸟儿,如果你到了仙境蓬莱,就不要回到人间了。

作者贾岛早年为僧,因韩愈点拨,还俗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后来做了县主簿,但仕途一直坎坷。他可能希望自己像这戴胜鸟一样,飞到蓬莱,再也不要回来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的手笔?为何先用“推”又改为“敲”?

能够提出如此问题,说明题主具备较高的古典诗词修养,首先向题主致以敬意!

此名句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推”与“敲”也成为典故而流传于世。关于推与敲用哪个更为合适,实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各自的道理。

那么,诗人究竟为何先用“推”字,后来又改为“敲”字呢?这就要看从哪个角度去思考了。

一、锤炼诗句的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佳话

爱好古典诗词的朋友肯定记得以下诗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也是贾先生《题诗后》一诗的名句。意在说明每一个佳句都不是轻易所得,而是经过苦吟推敲后才能得之。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是唐代诗人卢延让的《苦吟》一诗,古人是以蓄须为美的,以捻断须发来说明苦苦吟咏一字的得失,更加形象和逼真。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源自清代诗人顾文炜的《苦吟》一诗。为吟得一字之美,不惜忍受半宵之寒。追求逼真形象之情,呼之欲出,溢于言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唐代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圣宁可以生命为代价,换得语出惊人之豪情壮志,实乃感人至深。

以上佳句,都是古代诗人锤炼诗句的典范事例。古人为了写出凝炼佳句而苦苦追求的精神,不能不令人钦佩之至。

尽管以上佳句都很精辟,但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相比,还是要逊色许多。因为以上佳句只是在阐明道理和抒发情志,而此句则是有人有物有景:月夜下的庙门前,池塘边的树上有鸟儿在栖息。月夜、池塘、庙宇、树木、鸟儿,在这五种情境下,一个人去开门,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呢?注意,前提是在上述的五种情境下(不是在平常时刻)。于是便出现了如下评述:

一是有评论说,用“推”字不合适,不打招呼擅自闯入,显得不礼貌,所以改用了“敲”字。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它显然是另一个范畴的事,不是在探讨诗词本身的精辟。

二是有评论说,在静悄悄的夜晚,用“敲”字容易惊动树上栖息的宿鸟,还是用”推"字比较适合。这更让人哭笑不得。爱护鸟儿固然没错,但它不是在探讨诗词,而是进入了保护动物的范畴。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一个通病,既:离开了探讨诗词本身去考虑问题,属于审题不仔细,答跑题啦!

看来,好的诗句,确实需要作者付出极大的心血。

二、之所以把“推”字改为“敲”字,是为了增加诗句的美感

可以想见,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月光如银洒在平静的水面上,鸟儿在树上已经睡着了,一个僧人来到庙门前,正要推门进入。此时此刻,诗句中是用推还是敲好呢。诗人捻着胡须在沉吟着。倏地,他眼前一亮:如果推门而入,故事就结束了,无法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与月光、鸟儿、池塘、庙宇、树木,都没有关系了。而如果敲门,当、当、当......当、当、当......一切都活了,鸟儿从睡梦中醒来飞出树梢,树枝晃动扇起的风,吹起一泓池水波光荡漾,倒映在池水中的月光随之摇曳,庙门开了,里面传出人声,人、鸟、水、树,月、风都动了起来,整个诗篇变得灵动又鲜活......

此情此景,“敲”字是不是比“推”字好得多呢?